• <th id="ue044"></th>
    <em id="ue044"><acronym id="ue044"><input id="ue044"></input></acronym></em>

    1. <th id="ue044"></th>
          數字報
          首頁 > 肇慶 > 廣寧 > 正文
          廣寧“廣佛驛站”聚鄉賢助發展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鄉賢人才是推動家鄉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寶貴資源。今年以來,廣寧縣進一步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和鄉賢人才聯絡服務,先后在廣州、佛山等鄉賢人才集聚地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和“人才驛站聯絡點”。通過驛站式服務,為廣寧籍外出黨員人才搭建學習教育、溝通聯系、就業創業平臺。同時為轄區引進鄉賢投資,發展種植項目,煥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廣寧縣古水鎮什洞村與佛山新城公司的“苗圃共建、合作共贏”產業振興合作項目三角梅種植區。 受訪單位供圖

          廣寧縣古水鎮什洞村與佛山新城公司的“苗圃共建、合作共贏”產業振興合作項目三角梅種植區。受訪單位供圖

          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通訊員 黃曉彤

          鄉賢人才是推動家鄉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寶貴資源。今年以來,廣寧縣進一步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和鄉賢人才聯絡服務,先后在廣州、佛山等鄉賢人才集聚地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和“人才驛站聯絡點”。通過驛站式服務,為廣寧籍外出黨員人才搭建學習教育、溝通聯系、就業創業平臺。同時為轄區引進鄉賢投資,發展種植項目,煥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廣寧多鎮已在廣佛建站

          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廣寧外出流動黨員、優秀鄉賢很多,如何將他們凝聚,更好地發揮作用、推動家鄉發展,一直是該縣重點思考的問題。

          記者從廣寧縣委組織部了解到,今年以來,該縣為了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和服務,組織流動黨員開展一次學習、一次探訪、一次調研、一次獻策等“四個一”活動,讓每位黨員身在外,心向家,心向黨。

          不止于此,該縣還以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為平臺深挖當地人才資源,建立鄉賢人才信息庫,試點探索在鄉賢人才集聚的廣州、佛山等地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和“人才驛站聯絡點”,將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和人才溝通聯系相融合。

          目前,廣寧縣古水、橫山、江屯、潭布等鎮在廣州或佛山建立了“流動黨員服務站”和“人才驛站聯絡點”,管理服務功能效果初步顯現,部分流動黨員管理不到位、作用難發揮的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流動黨員團結互助、互學互鑒氛圍濃厚。

          此外,廣寧還通過流動黨員、鄉賢人才,為該縣鄉村振興籌集資金328多萬元,成功引進了荔洞村盈展農業專業合作社、高村龍須菜種植項目、羅帷村龜鱉養殖等項目。

          流動黨員服務站

          鄉賢返鄉投資種植

          立秋已至,暑氣未消。在廣寧縣橫山鎮一片竹林,陽光透過竹葉細細碎碎遍地鋪灑,一根根早已破土而出的麻竹筍正沐浴日光,茁壯成長。這片尚處于生長期第一階段,共1000畝麻竹筍種植基地的主人,正是來自廣寧縣橫山鎮橫山社區、在佛山南海經營茶莊的林火清。而讓他決心投資家鄉特色種植業的機緣,則源于一場“紅色交流”。

          今年5月,橫山鎮黨委到佛山等地發掘和召集在外創業就業的橫山籍黨員,通過整合有效資源、加強人才聯絡服務,共享信息產品,成功打造了佛山市橫山籍流動黨員服務站,站點設立在林火清所經營的茶莊里。在“共建共管共促”的發展模式下,服務站實現了黨員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黨的目標。

          “在一次流動黨員上黨課時,鎮委工作人員介紹了橫山鎮當前的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其中竹筍種植引起了我的關注。”早已有意投資種植業的林火清,此前曾到清遠等地考察,此時此刻,他轉念一想,“家鄉正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竹筍種植大有可為,何不直接返鄉投資!”隨后,經過橫山鎮政府的協助對接,林火清的“種植夢”終于如愿落地,成立了橫山天潤農業專業合作社,并且獲得“一村一品”專項產業發展扶持資金60萬元。

          “都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借力服務站平臺,黨員有了回饋家鄉的機會,合作社發展起來,也帶動了周邊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林火清坦言,這也是投資家鄉產業的另一種收獲。

          人才驛站聯絡點

          村企共建花圃項目

          在廣寧縣古水鎮什洞村苗圃基地里,管理員王伯戴上草帽,扭開噴淋裝置,走進三角梅種植區,不時俯身用手撥開綠葉叢,輕輕摘除雜草……在王伯和眾多村民眼中,這片即將怒放的三角梅生動詮釋了什洞村與佛山市新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合作共贏的新機遇。而這一切,得益于古水鎮充分打造和利用人才驛站聯絡點,實現村企共建。

          前段時間,古水鎮分別在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和里水鎮掛牌“流動黨員服務站”和“人才驛站聯絡點”。古水鎮黨建辦工作人員曾雨綴介紹,驛站不僅是對外宣傳平臺和對外招才引智的窗口,還是鎮委干部帶領鎮村黨員干部到佛山與當地的黨員、鄉賢人才交流,吸納發展項目的有力途徑。

          筑好平臺,佛寧兩地交流頻繁。在順德大良街道駐廣寧古水鎮幫扶工作隊穿針引線下,什洞村與佛山新城公司“苗圃共建、合作共贏”產業振興的合作項目有序推進。

          “經過前期調研、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已經種了8000棵三角梅,以及1萬多平方米的翠蘆莉。這個項目不僅帶動了附近村民的經濟收入,同時還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順德駐廣寧古水鎮幫扶工作隊隊員、駐蒙坑村第一書記蘇江賢介紹,通過佛山人才驛站聯絡點牽線搭橋,該企業經常派出花卉種植技術人員為當地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教學,對噴淋水管安裝、花卉培育種植等技術問題進行全方位培訓。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如本網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涂先生(電話:0758—2722284)
          詳細請瀏覽:http://www.beverlysecurities.com/about/copyright.shtml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西江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

          无码av毛大片
        1. <th id="ue044"></th>
          <em id="ue044"><acronym id="ue044"><input id="ue044"></input></acronym></em>

          1. <th id="ue044"></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