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楊永新
新學期開始,各學校陸陸續續開學。對于寄宿的學生,學?;锸吃趺礃?,也被學生和家長所關心。“你理想的菜譜是怎么樣?”“食物怎樣搭配才利于青少年身體健康成長?”近日,帶著這些話題,記者采訪了部分學生及其家長、臨床營養師。
“我最喜歡吃鹵水雞翅、可樂雞翅,還有牛扒和豬扒。”提到學校的伙食,新學期入讀肇慶中學高一的學生小王充滿了期盼。他說,在家吃飯并不挑食,但這幾款菜都是他喜歡吃的,希望在學校的飯堂里也能吃到。
小王的爸爸老王告訴記者,學校的伙食不一定像學生想的那樣豐富,但希望食材一定要新鮮,特別是新鮮的肉類,當天采購當天賣完,少使用冷凍肉,如雞、鴨、豬、魚等,飯堂賣剩的食物要處理掉,不應再進行二次售賣,否則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小王的媽媽趙女士提到,希望飯堂提供季節性鮮果,不要為了降低成本,而采購臨近保質期或品質不好的水果。
“學校只要有鹵水鳳爪、青椒炒蛋、麻婆豆腐和咸魚茄子煲這些菜,我就能吃飽飯。”將入讀肇慶市第一中學高一的學生小丁,這就是他理想的菜譜。小丁的媽媽李女士是一位中醫師,她希望學校經常煲一些湯水,如赤小豆煲骨頭湯,常喝有利于健脾祛濕、利水消腫;還有紅蘿卜煲龍骨湯,多喝具有清熱養陰、養肝明目的好處,這些湯水比較適合南方的青少年學生。
對于初次寄宿學校的學生,更希望能在飯堂吃到稱心如意的美食,但理想和現實總會有差距,而眾家長也不忘給子女們“打預防針”,認為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在飲食方面,只要安全、健康、營養搭配得當就可以了。“離開家庭開始群體生活,難以避免會吃苦,希望他們不斷鍛煉自己,為以后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學生需要哪些營養,如何搭配才科學,更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記者采訪了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師鐘秋杰。他介紹,對于不滿18周歲的在校學生,他們的生理特點之一就是,處在一個快速生長發育的階段,對于營養的需求量相對高于成年人,而我國對在校學生的營養非常重視,并發布了相關行業標準。
“食物搭配要合理,要遵循多樣化的原則。”鐘秋杰認為,學校的伙食里應該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魚禽肉蛋類、奶類及大豆等,這些食物幾乎囊括學生生長發育所需的必須營養素,其次每個種類都應提供多種不同的食物,例如谷薯類食物,除了常見的米和面,還應選擇雜糧或薯,代替一部分主食,如麥片、土豆、紅薯等。每天應提供三種以上顏色的蔬菜,例如綠色、紫色、紅色等,還有一定量的新鮮水果。建議每天吃2至3種如牛奶、酸奶、水產品、禽類以及各類的豆制品等。
在鐘秋杰看來,學生應該以正餐為主,合理選擇零食,建議以一些原味堅果、新鮮水果、奶制品等,但是含油、鹽或添加糖的食品不宜作為零食,如辣條、薯條、薯片等,否則極易造成體重超重甚至肥胖。
鐘秋杰提醒,學生一定要吃早餐,早餐是人體營養素攝入的25~30%,全天營養的1/3由早餐提供,“不吃早餐,最直接就是影響腦神經的正常功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疲憊、思維不清晰、嚴重影響學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